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

[上師]修行要有力量

前幾天有一位師姐打電話過來,說有一位師兄去參加放生,回來就亂了、入魔了。一位師姐就帶他去菩薩那邊發願,就說要唸一百遍的地藏經,結果還是沒有好,又跑到好像是關帝廟,好像是供奉陀羅尼菩薩,去那邊問事,在那邊也遇上了很多問題。那個住持就叫他要皈依,他也皈依了,皈依之後呢,住持叫他要多渡眾生。然後呢-----結果還是沒有好、還更亂。弄得他們束手無策,那位師姐就打電話過來了,要帶過來,但他們不相信,那位師姐就把我的電話給這位師兄的太太,請她自己打給我,要她自己問我。結果就打電話過來了,有講電話的當中,那位師兄還在那邊跑來跑去,師姐在電話中就叫:「喂!來來來不要亂跑」,我就問她:「他是不是有幾天沒睡覺也沒有排便了」。她說:「對呀!」我告訴她說:這事情很簡單,我已處理過上千件了,你到中藥房買「大黃」和一點點鎮靜劑給他吃就好了,那不是靈在干擾,那是他自己的靈在作祟。結果,今天早上,那位師兄就打電話過來,說已經好了,還聊了將近兩個小時,他說:怎麼會這樣?我告訴他:「是因為你的氣太虛的關係」。(這位師兄夫妻都擁有幾個博士學位,兩人都在教書)
這個「大黃」不能多吃,只能在火氣(心火)大的時候吃一點,讓他拉肚子,拉肚子後就不能再吃,如果再吃體內的氣會被瀉掉,氣瀉得太嚴重會傷到韌帶,韌帶的氣如果被瀉掉,整個韌帶會乾扁掉,整個沒有彈性,是很嚴重的。所以為什麼人年紀大了皮膚就沒有彈性,就是因為氣漸虛,俗語說「再健康的身體,經不起三天的腹瀉」。拉肚子就會把整個氣都瀉掉。氣如果瀉掉了,韌帶就失去氣,就沒有彈性,沒有彈性,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韌帶就像彈簧失去彈性一樣,壓下去無法彈回來,就很容易壓到神經,變成坐骨神經痛或骨刺,所以,平常要常吃補氣的東西,讓氣能通到韌帶,讓韌帶有彈性,自然而然壓迫到神經的地方就會彈開來,就不會痛了,最簡單的原理就是氣不能流失掉。
這位師姐有談到,她說:「平常沒有修法,但是每天上、下班途中來回約四十分鐘都有在持上師心咒,兩年來至少也唸了十萬遍以上,為什麼唸那麼多了都沒有效果?」我跟她說:「你唸的那些都是空的,都是不堅固,你根本沒有唸入心,你唸的再多也沒有用」;你有唸入心跟沒有唸入心,差別很大,唸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唸一輩子,沒有成就的人很多,唸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有成就的人也很多,差別在哪裡?祇在有沒有唸入心而已。你只要有唸入心,你的氣一定內斂,內斂以後一定產生回流,你的氣一定會足,你的氣一足就不可能只到海邊放生就犯煞。所以那就是氣太虛;我祇教他吃大黃和過火而已,也沒有作其他事呀!江湖一點訣,以後你們就會。
這種事例很多,以前我用過很多方法,這次叫他吃大黃,那是因為火氣大、心火大,所以以後碰到同樣的情形,你們就叫他吃大黃就可以,只要能睡,事情就簡單,不能睡就較麻煩;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唸入心,只要你能唸入心,不一定要端坐在壇城前,當然,剛開始修一定要按照規矩,就是你的肉體靜下來,你的心靜下來,你的動作全部約束在持咒和專一裡面,日久功深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要能夠馬上專一。屆時一定是要在密壇前才能修法,應該要做到行、住、坐、臥任何一個場所都能夠修定,都能夠修法才可以。所以我要他一定要唸到專一,至於許願的一百遍地藏經還是要還,雖然那時候是迷迷糊湖的,但是既然許了願,就一定要還願。
處理類似這種事情,只有在早期常常跟師尊在一起才有學到,有確確實實的經驗,無論碰到什麼問題,就是把不正常的事情處理到正常為止就對了,不用講其他的。至於加持、唸經、四加行或那一個加行要加強,那是必須等到他恢復正常後,你才趁這機會請他修加行法,並告知:「你就是沒有修法才會這樣」,這也是善意的謊言,其實事實上也是要這樣做,你就要順著他的意,他向我許了一個願:「我以後一定要精進,我不敢不精進了」。真的啊,他現在病好了,會知道那種好起來的感覺,可以體會出這幾天只有誰有能力救他了。當時他自己的痛苦,在那裡亂跑亂撞那種「亂」的心都是從內在湧現出來的,當時難道他自己都沒有想試著讓自己靜下來嗎?一定有啊!但是靜的下來嗎?靜不下啊!他知道當時的狀況是很痛苦的啊,那現在好起來了,發覺到現在的情況和當時的情況差很多。所以他現在講出來的話很真,「我一定一定要精進」那我們就順著這個勢說:「對啊!你就是沒有精進才會被魔入侵,你現在就要趕快精進,一定要加強」。這也是一種引人修法的方便法,事實上也是應該這樣做。
我們活在這個世上,不可能說高掛無事牌,所以一定要修到氣很足,氣很飽,因為那位師兄就是氣虛嘛,只要氣很飽氣很足,就不會動不動就感冒,動不動就入魔,動不動就廟不敢去,墳墓也不敢去,如果真是那樣就麻煩了,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氣修足。有位師兄說他如果幫人家辦一點事,自己就軟趴趴了,只替一個人修法、加持就承受不了,何以辦那麼大的法會,替那麼多人息災你都承受得住?說實在的這也是需要一點功夫,在過程當中你要懂得如何去轉化,師尊在書上有提到:他晚上睡覺,魔不斷的干擾,吵到師尊無法入睡,於是師尊乾脆起來做法,師尊觀想自己的床周圍全化為水,在觀想自己的床化為一朵蓮花自己就臥在蓮花之上,再持咒加持。然而沒有想到,這小魔變化成一條水蛇,就從水中游過來咬住了師尊的大拇指,師尊一痛又醒過來,後來又觀想自己的床周圍全是水,再觀想自己的床化為一朵蓮花,再觀想「火天神」下降,在蓮花的周圍步上了金剛火,如此這朵蓮花成了火中蓮,後來就深深入眠了,那小魔對著師尊,望火興嘆,自動撤兵。
今天我們在修行,這個心應該如何去運用很重要,我們再持咒時,常常嘴巴在唸,唸得很好,可是心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,我有時候唸高王經,有辦法從頭唸到尾,可是這中間都不知道跑到哪裡,整個腦子雜念紛飛,一直到要結束時,才突然醒來,才恍然大悟,哇!這一壇又白修了,一切又得從頭來。這種事例很多,幾乎每個人都有發生過。所以,唸入心很重要,沒有唸入心等於白唸。那位師兄我稍微給他點了一下他就懂了,後來我教他做披甲護身,教他觀想平劇裡著武裝的扮相,那種很威武的裝扮。我都觀想佛光寺的那尊韋陀菩薩,很威武很雄偉的樣子,很容易觀想,我已經觀想了二十年了。照理說唸「嗡波汝藍者利」應該觀想金剛手菩薩,不是觀想韋陀菩薩,金剛手菩薩一手持索一手持金剛杵,我就觀想韋陀菩薩的威武,一手持索一手持金剛杵,很容易就可以觀想出來,大家應該常常做如是觀,做到熟能生巧,心就清明,念頭一生形象馬上顯現,觀想就很清楚,你若觀想太多尊反而會亂掉,就無法做好披甲護身,所以只觀想一尊就好。首先在唸「嗡波汝藍者利」的時候,金剛手菩薩從空中降到我們頭頂,印五觸後一散印,馬上觀想金剛手菩薩化為四道藍光,四道藍光再化為四尊威武的金剛手菩薩,在我們的前後左右,這都是同時的動作。
這種同時的動作,你如果能隨心應用,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是用這些法在應付,就像你沒有做披甲護身,明明走到靈骨塔了,你也可以隨心應用馬上觀想,只要你的心有護法在,你的心就「無有恐怖、無顛倒夢想」,自然外靈無法入侵,你的心隨時在剎那之間保持自在,那麼就像心經講的「心無掛礙、無有恐怖、遠離顛倒夢想」,那時的自在,就是一切所有的靈都平等。
你若能夠常常做,做到能夠隨心應用,你就可以體會到虛空界,其實就是跟待人處世不可以說錯話一樣。像前幾天我在某一分堂做法會,法會結束後要做皈依灌頂,當時就有一位阿婆說要皈依,有位師兄說:「要皈依嗎?快快快,上師要灌頂了,上師先灌頂」;其中有一個師姐馬上回一句話說:「那個要照程序來」,他所說的程序就是你必須要去登記,要寫報名表等等,等這些程序都辦完了才可以做皈依,那位阿婆一聽到這些話,一轉身就不見人影了。
就這件事,我們給他做分析,這位阿婆要皈依,第一位師兄聽到了,第一個反應,說:「來!趕緊」,都沒有考慮,第一個反應就由他內心裡面很誠懇的說:「來!趕緊」;那第二個師兄就不一樣了,第二個就說:「要按照程序」;我們就這兩位的角色來分析,第一個角色他平常的心就是這麼誠懇,平常就時時準備那種很歡迎很和藹可親很具親和力的胸懷,它能夠在剎那中很自然的有這種反應,就表示說他的內心裡無時無刻就準備有這種善良的資糧。而另外那位師兄呢,他平常的心就是已經有處處在防人家,有某種執著的心態了。同樣兩個人都是剎那之間的反應,心態竟然差這麼多;所以我們平常修的是什麼?就是在修這種突如其來的考驗,你要能夠將你內在的東西拿出來,這些就是你的修為,是自己內心的反射,那你就知道自己所修的是什麼了。
在香華堂的回向文中有一段話:「夢寐生時,願增知夢轉夢力」,你再做夢時就是再夢中考你的時候,你有沒有辦法知夢轉夢呢?這就是要靠平時的訓練,才有辦法去應付一些狀況。那位阿婆的功夫更好,說要皈依,第一個說:「來!趕緊」,第二個說:「要按照程序」,就腳底抹油溜了,他想:「我不用這麼麻煩」馬上就離開了。這三個角色你仔細給他分析一下,三個角色三種心態,所以說: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種突然之間的轉變,突然之間的考驗,這種讓你來不及考慮突然來的考驗,你所反應出來的行動與所講出來的話,就是反映出平時潛藏在你內心的行動和想法。這些都是和修為息息相關。
每一個人在夢中都常常被考驗,只是不知道你有沒有通過,你應該修到什麼程度呢?一定要做到只要作夢或稍稍醒過來,就要馬上會唸「阿彌陀佛」或上師心咒;這句上師心咒,我是唸得太熟了,經常唸其他心咒唸到最後都變成在唸上師心咒,所以這就是有唸入心,在唸入心的當中,在不由自主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你平常的修為。你當成你將要往生或臨時要中風、要出事,你那時候臨時的反應也就是你平常修為的結果。「一念之間是天堂,一念之間是地獄」,就是如此,我們之所以要每日一修「一日不修一日是鬼」,目的就是要讓你潛移默化,要在你的八識田中種下修行的種子,讓你在因緣成熟時,在發芽時,能發出什麼樣的芽,平時所修的就是在訓練這些,而不是要你去跟人家挑戰〈刀光劍影,仙拼仙〉。所以,修行確實很重要,你內心有沒有修出東西,可以從你發出的誠心、菩提心和發願的心看出。譬如發心做法務,法務若做得不好,表示你內心所發出的心力不夠,你所表露出來的完全都是你內在的修為,內在和外在是互相相應的。
上次有師姐在問:「那就乾脆放空就好了」放空也是?你修觀空法,一切皆空,空中沒有「妙有」,你不承認「妙有」,你將相應的境界就是一切空,一定要一切空,才叫相應,你修空法所相應的出來的現象一定要空,你修空相相應空相,這才叫做相應;你唸阿彌陀佛,然後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有相應,這個叫相應,你唸阿彌陀佛結果出現的是一部賓士汽車,這個不叫相應。所以你可以修空法,但是你若一切不承認,連有佛菩薩的存在都不承認,既然你都不承認佛菩薩的境界,你所相應的境界就是空相,你如果相應到空相去,就沒有「空中妙有」這種微妙的相,那這樣的話你就是落入頑空境界,所相應的境界就是頑空境界,這也不對。念佛一定要成佛,這才是真正的相應。不可以唸佛唸到地獄去,那不叫相應,唸佛就是要你到佛的境界,叫做相應。
所以你今天修密法入本尊,將來成本尊才算相應,你修本尊,結果跑出女朋友來,這不是相應。你相應的境界就是「五蘊」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的因所產生的「五蘊」的果。為什麼禪修、禪宗成佛者很少?就是進入頑空的境界,停留在頑空境界,所以無法成佛,他們也不知有佛的境界,因為它是落入頑空,所以他們成佛者很少,如果你要藉由空進入空的話,就要破空,破空很難。要破四相(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)比較容易,所以在修上師相應法過程當中,到將來相應(上師相應、本尊相應)。破凡夫的四相,而相應本尊的四相,凡夫這四相比較好破,你入空相就很難破,絕對很難破,因為無著邊識啊!那時就不知該怎麼辦。破四相比較快,所以(破相論)在這個時候就要轉化,就變成一個相應的現象。
所以修法本身的原理是要絕對正確的,甚至有條有理的,「佛的十力」裡面,第一條:「能辨別是非的能力」,就是在這裡,有很多模裬兩可,你無法辨別,你要如何才有這種能力?就是你平時要理事圓融,理要懂、事就是精進的功夫要夠,你才能夠理事圓融,理事圓融自然就產生戒、定、慧的力量,智慧一產生就能夠有辦法辨別是非、善惡、正邪、偏執。
當時師尊在台灣時最常告訴我的一句話,就是:「你無論碰到什麼事,一定要先判斷有道理還是沒有道理」,我們在學符籙,師尊就說:「你們要學活的符,不可以學死符,不可以學得那麼死」,意思就是要靈活應用。這些都是以前跟師尊在一起的時候,師尊教導我們的金玉良言,現在都沒有這種機會了,現在師尊所講的都是大道理是面對大眾所說的,當然對大眾說的話,感覺上沒有像私底下一對一所說的話那麼貼切,一對一的指導,師尊都講得很入骨。所以你一定要拿出你真正修行的定力、修行的訣竅,也才真正有辦法入門,入門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過程當中的禪定,否則沒辦法,我們今天有機會提出這些例子來作分析、解釋,希望大家能夠增加一些辨別是非的能力,今天講到這裡為止。謝謝大家!
嗡嘛呢唄咪吽